2013-01-05
IT产品总是那么日新月异,用户习惯几年之间就可以变得全然不同,有些习惯可能现在还有,有些习惯大家则已经渐渐淡忘,当年你用手机也非得用到自动关机不去充电么?当年你也一次又一次给显示器消磁么?今天我们就来回忆一下过去14年的老硬件给我们留下的各种血泪玩机史,回想一下我们的用户习惯怎样改变,并且预测未来,我们的用户习惯又会向什么方向发展。
每天“嗒”一声的CRT显示器:
又大又重的CRT
CRT显示器又被称为电脑的“大头”,对于70和80两代人来说,它是和胶卷、磁带一样不可磨灭的记忆,现在除了少数对色彩有特别高要求的专业用户,一般用户已经不再使用CRT显示器,而大部分厂商也已经不再生产这种东西了。
CRT的枕形形变
还记得当年我们是怎么使用CRT显示器的么?各种形变各种矫正!CRT虽然能较好地支持多种不同的分辨率,但是有时你会发现换了个分辨率后,屏幕的形状会有点不对劲,有向内凹陷的枕形形变,有向外突出的桶状形变,也有上宽下窄或上窄下宽的梯形形变。这时就我们不得不用显示器的调节菜单慢慢矫正,有时一个不小心就会矫枉过正,从一种形变调到了另一种形变,这令人哭笑不得,也令人印象深刻。
被磁化的CRT
CRT画面变形了,虽然矫正起来总感觉不完美,但是好歹矫正一次就行了,笔者还很记得用CRT显示器有个重复重复再重复的习惯:消磁。CRT显示器可能会被两侧的音箱磁化,或者被“摩托驴拉”手机干扰,画面出现抖动波纹、不规则色斑等各种问题,这时就要用显示器菜单去消磁,“嗒”一声就搞定。当时笔者认为,“每日‘嗒’一声,医生远离我”,结果证明,就算每天一“嗒”,CRT始终还是要出问题的,它受潮烧掉了,笔者搬它去修才发现它是那么的沉重。
网友据理力争介绍CRT优势
2006年时笔者开始使用笔记本电脑,那是第一次开始使用液晶显示器,同期还有人科普CRT相对LCD的优点,但老实说,笔者不会再回去用CRT了,一来对色彩不敏感,二来有些事不是看参数能明白的:占用太多空间,容易受潮出问题,很重难送修,据称辐射更大,此外新闻还经常可以看到CRT显示器/电视爆炸的新闻——最后一个很关键,谁想要在身边放个计时炸弹的请举手!
[!--empirenews.page--]副标题[/!--empirenews.page--]IPS来了,CRT还能留么?
直到2010年,还有人在宣传CRT相对LCD的优势,而且如笔者父亲一辈人也还是偏好CRT的那种色彩,然而国外CRT早已停产,今年国内最大的CRT上游厂商也已经出现巨额亏损,CRT的时代看来真的要结束了,笔者只能怀念下那“嗒”一声的日子……
编辑点评:液晶显示器最终取代了CRT显示器,但却不是因为色彩之类参数方面获胜,而是因为使用液晶显示器,我们不再需要矫正形变或天天消磁,硬件更傻瓜化懒人化,使用门槛低了,而另一方面,液晶另一优势就是,它真能随身带着逛街,液晶可以用在MP4、笔记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电子产品,而CRT只能是电脑电视,产业优势一比就出来,因此毫无疑问液晶会取代CRT.
-----------------------------------------------------------------------------
针对网友在评论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我们在这里进行集中回答:
1、4楼,局域网传文件很快,怎么不用路由器?
PConline编辑回复:当时个人多台PC或者PC+其他连入互联网设备的情况不多,所以路由(还是有线)只是在大学宿舍或者出租屋比较普及,其他一般用户都是直接桌面一个快捷方式拨号联网的。
2、43楼,怎么不用刻录机?硬盘转接/适配器?
PConline编辑回复:貌似有个COMBO,不过太折腾了,不是所有地方都是“一线城市”,当时笔者要买个好点的空光碟不仅花钱,还要跑大老远。此外就是银两的问题,这种情况就一次性使用,舍不得花钱买光碟,更舍不得买转接器,这是当年的学生用户嘛。
-----------------------------------------------------------------------------
2每月总有几天不方便,IDE硬盘回顶部
每个月总有几天让你不方便,IDE硬盘:
IDE硬盘的“大容量”梦
IDE在90年代是“大容量”的象征,虽然很多用户可能都不熟悉其硬件的结构,不知道昆腾火球,不知道迈拓,但是可能都遇到过因为IDE限制而带来的故障,而且也应该体会过当时软件限制带来的各种纠结。
跳线,麻烦的跳线
IDE接口比较占用空间,其数据线像条海带,一个接口能接两个设备,而麻烦的是,用户需要手动设置跳线连接来区分“主设备”和“从设备”,基本上所有IDE硬盘光驱身上都会写有跳线怎样设置,不过很容易忽略或被忘记,比如笔者就曾经因为没有正确跳线搞到系统怎么也无法正常启动,纠结大半天才发现是跳线帽掉了。
2.5寸/3.5寸的IDE互不兼容
笔者2006年时就在用笔记本,有时需要传个游戏安装包给台式机,却发现这很难,由于2.5寸和3.5寸的IDE硬盘互不兼容,笔记本硬盘不能直接接到台式机上,因此笔者只好用WinRAR把文件分割成n份,用小容量U盘一份一份地传到台式机,然后再来解压成一个完整的游戏,这在当时而言非常耗时,也让笔者非常纠结,那时还真想有个DVD刻录机。
每个月磁盘碎片整理[!--empirenews.page--]副标题[/!--empirenews.page--]有多少80后还没整理过磁盘碎片?是它教会了大家什么叫痛苦和折磨!当年还是Win98/WinME的时代,磁盘都用FAT32格式,虽然兼容性好,但是磁盘管理效率低下,容易产生垃圾,基本上每个月都要整理一次来提速,而由于FAT整理起来也慢,还会占用一定的CPU资源,结果就是每次磁盘整理,电脑就半天甚至一天都不能用了,连播音乐都可能不流畅,何等的纠结!
哇塞,SSD使用技巧
现在的SATA硬盘+NTFS格式组合已经完全秒杀了IDE硬盘,不仅容量更大了,而且磁盘整理效率也高了,易用性大幅提升。不过另一纠结物出来了,SSD固态硬盘,虽然它的读写速度相对以前大幅改进,但是用起来需要各种各样的“奇巧淫技”,让笔者感觉像是回到了1998年,回到了那个用个硬盘还得打什么LBA补丁的年代……有这么麻烦的吗?
编辑点评:现在的机械硬盘相对Win98时代其实并没有质的改变,它只是容量更大、接口更通用/更快速、管理效率更高,需要的管理和设置更少,易用性更强,但还是怕抖怕摔,还怕洪水!而SSD固态硬盘虽然克服了机械硬盘低速、怕抖的毛病,但是又带来了软件支持、有限寿命等新问题,当前选购和使用需要的技巧都很多,可以想象,未来最受用户欢迎的SSD不是速度有多快多快,而是易用性和现在的机械硬盘看齐。
3装系统正版游戏靠它,ROM光驱回顶部
现在都流放西伯利亚了,ROM光驱:
光驱与光储存
不知道算不算“先进经验”,当年笔者经常跟人去杂货店找那里的老板刻录CD(要收费的),从游戏碟到系统碟,再到电影碟,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有。那些年没有高速网络、没有U盘,拔硬盘也很麻烦,光驱和光碟于是成为了非常方便好使的东西,你还记得光碟在光驱里高速旋转那种激动人心的声音么?
正版与D版:还记得StarForce光盘保护么?
说起光驱的折腾,笔者第一反应就是想起新仙剑奇侠传,当年笔者好像是花了70大洋还是多少买的正版,当年还木有顺丰神马的,买正版软件靠邮购,而邮局的效率,大家懂的。终于货到了,笔者非常激动地玩起了新仙剑,游戏质量只能说一般般,音乐很不错,不过那StarForce保护真万恶,不放光碟就不能玩,这都哪跟哪啊?网上各种相关破解,DT虚拟光驱、酒精120,到最变态的,拔光驱,笔者看着众多“盗版受害者”,真心跪了。
当年的CD-ROM还有“超频设计”
如果要提起笔者的第一个光驱,笔者只能告诉大家:那是个托盘光驱,平平无奇得让人无法记住。笔者记得的光驱,除了某个索尼的Combo,就是那神奇的索尼 CDU5211,当年CD-ROM的主流转速就48X,而这款光驱则可以按住右侧的播放键不放,进入“超频”模式,速度变成52X,那旋转的声音,不是一般的牛X!
CD-ROM可以独立播CD,到DVDROM就没有了[!--empirenews.page--]副标题[/!--empirenews.page--]另一个可能很多用户都不知道的,而且现在也已经被淘汰的玩法,就是用CD-ROM播CD,这可不是用那个神马RealPlayer、超级解霸3000或者要你命3000来播,而是纯硬件实现。CD-ROM光驱背后的左下方有个4pin的接口,可以连接到主板左下角的一个同样外观的接口,然后只要电脑已经通电,光驱里面有CD,就可以按光驱上面的播放键来播CD,无论电脑本身是在BIOS界面还是在装系统,这在装系统时尤其有用。而后来大容量的DVD-ROM来了,播放键却被省略了,于是也就不能这样玩了。
当今的光驱:被网络和U盘取代
光驱解决的主要就是一个数据携带/共享问题,而由于现在网络相当发达,而且还有U盘和移动硬盘这样的低成本、大容量、可重复使用的产品,因此这方面光驱已经基本没话说了。而正版软件认证方面,大家现在也都玩联网认证之类设计了,谁还玩光盘认证的请把他抬起来从窗口扔下去。
编辑点评:光驱的发展其实挺平稳的,光驱速度越来越高,光碟容量越来越大,现在还有一些杂志或书籍会随书附送CD/DVD,比如那些神马英语教材,但已经很少有人会去使用它们了,毕竟光驱用起来还是和以前一样麻烦,而现在网络资源很丰富,随意一点可能就有更好的资源可供下载,系统或软件的激活/认证又都可以靠网络完成,加上各种大容量便携储存工具,哪一个不比光驱方便?难怪光驱会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无人问津。
4超频开核装高端,CPU处理器回顶部
夏天就拿风扇狠狠地吹,CPU处理器:
PC的处理核心CPU
CPU作为电脑的处理核心,是PC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硬件,其地位除了之前曾经被显卡挑战过一次,基本上从未动摇,然而不知不觉间,CPU这些年其实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这个CPU已经不再是我们当年玩的那个CPU了。
CPU超频变小火炉
提起CPU,包括笔者在内的老用户们最怀念的当然就是“超频”。在过去,中低端的CPU可以通过超频实现中高端产品的性能,而投入只是强力风冷散热器的成本和一些学习超频的耗时,想省钱还可以直接拿大风扇吹,轻松就能提升平台性价比,挺值得一试,那些年你也把赛扬超成奔腾用了么?还记得那个巴顿、那个黑盒?
AMD开核赌人品
除了超频之外,另一个经典的CPU玩法就是AMD的开核。过去AMD的中低端产品通常都是高端产品屏蔽所得,而有时候被屏蔽核心的体质其实不是真差到不能用,这时就可以用主板的各种“开核”功能,打开被屏蔽的核心和缓存,双核变三核,三核变四核,轻松升级CPU,因此当年也非常火,不玩就Out了,X2 5000、X2 210、X3 720,这些开核神器大家都还记得么?
买不同CPU要搭配不同主板[!--empirenews.page--]副标题[/!--empirenews.page--]超频、开核不仅是CPU的重要玩法,更是中高端主板的重要卖点,当年AMD凭巴顿盛极一时,大家买主板都会选升技的NF7或者AN7,超频能力刚刚的,堪称黄金搭档。此外由于当时的CPU访问内存、显卡等硬件都要过主板的北桥芯片,因此不同的北桥芯片会影响到CPU的性能发挥,想要充分发挥好,就得好好斟酌买什么芯片组的主板。最后,以前CPU的针脚都长在CPU上,装错就搞坏,都是CPU的错,现在Intel的CPU变成触点设计,“针脚”长到了主板上,这下装错了也不会搞坏CPU,不过就搞坏主板罢了。
[!--empirenews.page--]副标题[/!--empirenews.page--]
现在的CPU不再仅仅是CPU
现在的CPU到底怎么啦?不仅有传统的CPU处理核心,还有内存控制器、PCI-E控制器和整合显卡,根本消除了主板北桥,以及中高端芯片存在的必要,搞到中高端芯片和主板都有点不知所措,而且这些货还特省电、低发热,逼得供电设计也跟着缩水、中端散热器直接没戏,大家不玩超频、不玩开核,通通跑去捣鼓那个神马至强E3了,笔者不得不纵观5000年文明历史,感叹一句“现在的社会到底怎么了”?
编辑点评:这几年总有人在说CPU“性能过剩”,实际上对于玩家们来说,性能永远不会过剩,不然大家都买三代i5就是了,还搞神马至强E3?不过不可否认,CPU已经今非昔比,过去的CPU,频率高是王道,发热量大也好,超频调节麻烦也好,大家都不惜代价求性能,而Intel自从奔腾4以来就开始了新的设计思路,转而追求更好的能效表现、更智能化的设计,二代/三代Core i这种低功耗、芯片随意搭、自动超频的设计,实际上让CPU使用起来变得更加简单了。
5万变不离其宗,键盘和鼠标回顶部
万变不离其宗,键盘和鼠标:
从机械鼠标到光学鼠标
最传统的鼠标采用滚球滚动搭配机械结构来实现定位,它结构简单,定位准确,而且价格低廉,但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清洁滚球,否则会定位不准,此外还有造成“鼠标手”的缺点。继机械鼠标后还有红光光学鼠标,虽然免去了清洁滚球的麻烦,但是初期定位能力较差,需要使用鼠标垫才行。
概念性鼠标试图解放鼠标手
光学鼠标的定位精度问题随着技术发展已经被解决,但是鼠标手依然存在,为了解决此问题,很多厂商都提出了各种概念性产品,比如戒指鼠标、滚迹球鼠标等等,但是这些产品都只是昙花一现,没有得到大众用户的认可,一来是因为成本,二来是因为用户习惯,用惯普通鼠标的用户在使用滚迹球鼠标时都会比较难上手。
当前的主流:传统设计 + 改进引擎
当前的鼠标设计有追求人体工学、追求游戏表现和追求无线自由三大方向,不过它们的基本外观设计和使用方式和传统鼠标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引擎得到了改进,不再需要定位清理,而且也不再需要鼠标垫,而无线鼠标方面方便性也得到很多用户的认可,但以笔者来说,还是不大喜欢需要经常换电池的设计,这不够方便。
传统PS/2火山口键盘
传统键盘采用PS/2接口、全键位设计和火山口架构,它们价钱低廉,适用范围广,但是比较占用空间,而且手感一般,而最让人难以容忍的是,PS/2不能热拔插,一般键盘没接好是不能正常开机的,如果进到系统才发现键盘没接好,必须接好重启才能用,笔者有次就玩游戏太激动把键盘扯得接口都掉了,结果,就是要停止游戏跑去重启。
更符合字频和人体工学的Dvorak键盘
和鼠标近似,键盘发展期间也曾出现过一些特别奇怪的产品,比如Dvorak键盘,这种键盘通过统计英文单词的字频,重新排布了键位,并且部分产品还加入了人体工学设计,按理说非常科学,而实验却证明,同样熟练度下使用Dvorak键盘效率并不比QWERTY键盘明显高,这说明键盘输入效率最重要的不是键盘本身有多科学,而是用户习惯和熟练度。
当前主流:窄框、缩减尺寸、多媒体
当前的键盘基本可以分三类,家用的,游戏用的,以及办公用的。对于家用产品,目前节省桌面空间是主流,因此是市场有很多窄框设计、缩减按键数的产品出现,而无线化和多媒体键盘也占一席位;游戏用方面,基本设计沿用传统键盘,但追求手感改成了机械结构,或添加了宏功能以实现特殊功能;最后办公方面,就是追求廉价的传统火山口键盘的天下了,当然,大家现在基本都用USB接口了。
编辑点评:键鼠这些年的发展变化如果展开讲可以说得很长,但由于篇幅关系我们只抓住核心来说,其实除了各种异型键鼠,这几年还有厂商尝试用触屏一体机取代传统键鼠,而微软也推出了为触屏优化的Win8系统,但目前它们都还没有成功,这些尝试都最终证明,这些外设的使用习惯不易改变,因此其产品无论怎么变化,都不会离开最基本的、用户最熟悉的设计,否则就很难被市场所接纳。
6总结和展望回顶部
总结与展望:
易用、傻瓜化才是王道
CRT被LCD取代了,IDE+FAT也被SATA+NTFS取代了,新一代CPU不再需要超频提性能,众多硬件的发展趋势都是越来越傻瓜化,越来越易用。这一点可能在U盘身上体现尤其明显,这个玩意如今容量越来越大,先后击败软驱、光驱,现在还要吃掉部分移动硬盘的市场,凭什么?就凭方便,容易携带,即插即用,无需调试。因此,未来的IT产品,无论电脑还是手机,经历功能大爆炸后,必然走向傻瓜化、易用化,此之谓“科技以人为本”。
硬件通用优势明显
仙遇免费官方正版下载v1.9.2 安卓版
角色扮演 1.25G
下载lovinhouse官方最新版本下载v2.8.5 手机版
经营养成 760.7M
下载映月城与电子姬手游下载v2.0.44 安卓版
其它手游 779.8M
下载梦想大航海九游版下载v1.0.4 安卓版
其它手游 1.52G
下载创造与魔法人鱼梦境游戏下载v1.0.0764 安卓官方版
经营养成 1.84G
下载战魂铭人国际服破解版内置修改器下载v2.12.0 安卓作弊菜单版
动作闯关 752.3M
下载宝宝爱卫生小游戏下载v9.88.00.00 官方安卓版
其它手游 91.8M
下载360版开心消消乐最新版本下载v1.148 安卓版
休闲益智 432.9M
下载废土边缘官方版下载v1.0.1 安卓版
下载
赢雪儿游戏下载v1.0.1 安卓版
下载
嘣次元官方版下载v1.0 安卓版
下载
复苏的魔女九游版下载v0.7.8 安卓版
下载
公牛毁灭者游戏下载v0.3 安卓版
下载
未生逆行港台服下载v3.7.3 安卓版
下载
漫威神秘混乱手游(Marvel Mystic Mayhem)下载v0.3.14 安卓国际测试版
下载
我叫mt手游ios版下载v15.2.0 iphone官方版本
下载